2020年,我国输电网发展牢牢把握能源转型节奏,保持世界上新能源发电并网规模最大、输电能力最强、安全运行记录最长的领先位置。这一年,电网完成投资4699亿元,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2.2亿千伏安,全国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近44.9亿千伏安,电网发展与电源和电力需求增长相协调。
2020年是检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成效的一个关键时间点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一系列目标以这一年为节点,国家清洁能源消纳三年行动计划也在此收官。我国提前完成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%的任务,水电、风电、光伏发电利用率分别达到96.6%、97%和98%,超出目标要求。在能源消费“双控”和清洁低碳转型的进程中,电网对能源资源的大范围、高效率配置能力不断增强,作用日益突出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电网发展面临着更具挑战性的新形势新任务。电网进行资源配置的规模和强度将明显增强,跨省区输电容量将持续增长。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和2030年风电、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要求,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新能源将持续大规模接入电网。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,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,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。这为“十四五”期间电网容量持续增长、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主基调。电网应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引领作用。投资规模大、产业链条长的电网重大工程,将继续在国内大循环中发挥带动社会投资、促进电力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。
国网能源研究院电网发展综合研究所副所长靳晓凌认为,“十四五”期间输电网发展将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:
一是持续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,提高频率、电压等系统支撑调节能力,满足高比例清洁能源的接入和消纳需求。
二是更加注重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行,充分于利用技术可行、经济性合理的灵活性资源,进一步优化跨区直流运行方式,完善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,提升电网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。
三是更加注重提质增效,多措并举提高典型工程的投资成效,提升电网运行效率,促进电网的高质量发展。
四是更加注重增强电网抵御严重故障的能力,特别是极端场景下的电网安全运行能力,提升应急保障能力。
一张安全保障能力更强、运行效率更高的电网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坚强动力支撑。全国大电网基本实现联通,我国已形成以东北、西北、西南区域为送端,华北、华东、华中、华南区域为受端区域间交直流混联的电网格局,电网技术水平和运行效率显著提升。
专家预测,在能源转型带来的能源发展新态势下,电网作为大范围、高效率配置能源资源的基础平台,其重要性愈加凸显。到“十四五”末跨区跨省电力流规模将提高到3.7亿千瓦左右,电网将在资源配置、调节互济和提高电力系统整体经济性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。